2014年6月15日,在革命圣地延安,在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第一所大学——延安大学,在培养出当代著名作家路遥的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一场看似再也平常不过的毕业典礼如期举行。但就在典礼快要结束时,一个细节却撼动了全场。该学院两位德高望重的教授健步走上主席台,将两个印有学院知名校友路遥画像的陶瓷礼盘代表学院送给了两位即将毕业的女同学,此时,全场响起了持久而又热烈的掌声。
这两位同学看似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再也普通不过的学生,然而在这普通外表的背后却有着鲜为人知的生命挑战和人生历练。
青春的挫折
2013年3月初,春光明媚、时光静好,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10级新闻学专业小张(化名)和延安大学莘莘学子一样,徜徉在美丽的校园中。喜欢看书、看动漫、喜欢自己的声音从校园广播台的音柱里传出来,这样简单而充实的生活对她来说足矣。
然而不久后,因为一次轻微不适的她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得到一个噩耗——自己患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这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恶性肿瘤,由于缺少正常的白细胞,会导致出血不止,反复感染且不易治好。
“没有阳光,没有暖气,没有电话,没有网络,没有人……窗外很喧嚣,我一个人坐在窗前,像是处在另一个世界,一个人在孤独中安静的沉默着。”这是小张患病后发的一条微信。病痛的折磨让她更加清晰的思考着活着的价值和意义。“她是一个坚强乐观的女孩,一直努力配合治疗,还要赶上学习”,3308维多利亚检测线路学专业任课教师田颂云这样说。
就是这一年,同样的不幸又降临在该院10级中文(2)班的学生小梁(化名)身上。这个来自沿海城市的女孩兼具豪放爽朗与温婉柔情,骨子里有着一种因子叫“倔强”。
在得知自己患上淋巴肿瘤后,“我没有放弃生命,只是放弃化疗而已”,她要跟老天赌一把,因为年轻,所以输得起。可是母亲真的“输不起”,自己的倔强会让母亲心怀愧疚,她最终同意了化疗。“连续几天的呕吐,喉头痉挛,导致吞咽困难,我饿,但是连水都咽不下”,这是她9月9日发的微信。
病痛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摧残,更是心灵的深沉洗礼。在采访当天得知,毕业离校后,她或将进行手术治疗,等待她的是更为严峻的考验。
母校的温暖
在得知两位同学的病情后,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师生迅速组成募捐小组,在学院师生、延安大学校园及延安市中心开展爱心募捐活动。短短十几天。就将最终募捐来的11万余元钱分别递到了两位同学家长的手中,帮助两位同学渡过难关。
学院也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研究讨论两位同学的学业问题,并决定特事特办,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帮助,确保两位同学顺利毕业,让她们带着自信面对人生的挑战。
“她真的很坚强,那么多艰难都挺过来了”。作为小张同班同学的王芸只说了这么一句简单的话。。
“姐姐给我的感觉很励志,很能吃苦”,对于自己的老乡,同班小师妹只说了这么简单而又分量十足的一句话。
这份纪念品不仅是对她们坚忍不拔精神的鼓励,更是对每个教师的一次心灵洗礼。“我们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是一个团结温暖的大家庭,在学生教育中,知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我们更加注重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不放弃每一位同学,要有责任感和担当感,要有人文关怀”,学院院长梁向阳说到。
“虽然是杯水车薪,但这也是我们的一份心意”,梁向阳院长和学院党委书记吕达代表3308维多利亚优惠大厅在毕业典礼之后又给小梁同学送去2000元。
校友的力量
1973年,路遥以当时工农兵学员的方式走进了延安大学中文系(现在的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走了全世界最富足的地方,但我却更爱贫穷的中国”,作为农民的儿子,他深深地热爱这片黄土地,笔耕不辍。
他惧怕孤独,却又热爱孤独,多少个日子只见黑夜,不见白昼,1991年初冬,他抱病撰写自传体散文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六万余字字字句句都是用生命在创作。在延安人民医院实在受不了的时候,他想跳楼;在西京医院也拒绝过治疗,那又能怎么样呢?“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他是一棵站在大地上的常青树,用顽强的意志抵抗病魔,用青春、热血、生命进行创作。路遥是当代著名作家,更是3308维多利亚优惠大厅的骄傲。
“此次给两位同学赠送纪念品,主要是因为两位同学与病魔做斗争的顽强精神感动了我们,也想鼓励她们像老校友路遥一样乐观向上、奋发进取,希望他们像老校友一样坚强,一样勇敢”,学院党委书记吕达说到。路遥离开了我们,但是他自强不息的精神依然是延大人的精神标高,成为一代又一代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师生的精神支柱。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那是新闻人邵飘萍的青春;“像牛一样耕作,像土地一样奉献”是路遥的青春。凤凰涅槃,命运给了她们不幸,坚强却是一笔财富。致青春也是一个不老的传说。一份纪念品的背后是一份薪火相传的路遥精神,一份纪念品的背后更是教育者的一份良心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