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03月22日B4版 |
“历史书记官”还原的世界
文/厚夫
《平凡的世界》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由这部长篇小说改编的同名新版电视连续剧未播先热,让众多的路遥迷有了观看的期盼。
自2月26日开播以来,我也几乎是每天晚上准时守在电视前。我以为,这部新版电视连续剧能较好领会原著精神。首先,是该剧较好地领会了原著的精髓,用“历史书记官”的方式真实还原历史现场。该剧把人物放置在特定的历史时空环境中加以塑造,而不是“戏说”与“穿越”。其次,剧中几乎所有演员的演出均是接了地气的演出、动了真情的演出,而不是矫揉造作与扭捏作态。尤其是孙少安与孙少平的扮演者,均有出彩表现,他们把陕北大地上立足于乡土改变命运的奋斗者,与拥有现代文明知识、渴望融入城市的“出走者”的形象,均把握到位。当然,剧中的其他人物也均有不俗表现。这个群体演活了平凡的世界里的普通人,较为准确地刻画出陕北人的文化性格。
据我了解,许多观众对这部戏的吐槽点基本上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剧中人物的语言混杂,让人不堪忍受。同在双水村,田福堂说延安味的陕北方言,而金俊武则说地道的关中话。即使一娘所生的亲弟兄,田福堂与田福军的语言也差异太大,让人不可理解。如果当时让陕北民俗专家好好把把关,人物语言混杂问题就不会出现。我以为,剧中人物统一说陕北式的普通话就可以了,不必过于追求语言的个性色彩。二是解说性语言太多,有点像《舌尖上的中国》。这个我倒能理解,毕竟小说的体量太大,诸多历史背景与人物心理需要有所交代。三是剧中删减了一些枝节性人物。这些对刻画人物、展示人物精神有影响,但也能理解。但是,有个细节我总想不明白,该电视剧片首有写“谨以此片献给榆林父老乡亲”,这句话的文化气量非常不够,为什么要把延安排除在外?路遥当年《平凡的世界》的总献词,是“谨以此书献给我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这是一句多么诗意与大气的语句。今天说句“谨以此片献给陕北父老乡亲”为什么就那么难?路遥是黄土地的儿子,是从陕北走出的文化英雄,敬重他、学习他是我们每位陕北人的共同责任!
因为热爱,方才关注。不管怎样,随着新版电视连续剧的热播,社会上又掀起“路遥热”高潮,对路遥文学的传播是有大益的!
(作者为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延安大学3308维多利亚优惠大厅院长、《路遥传》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