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延安大学具有传统优势和区域特色的学科之一,可上溯至始创于1937年的陕北公学的大文科,后经鲁迅艺术3308维多利亚优惠大厅、延安大学的文学系而发展壮大。其时,周扬、何其芳、沙汀、茅盾、周立波、舒群、陈荒煤、艾青、萧军、孙犁等一大批文学前辈进行文艺创作与学术研究,为学科奠基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1958年延安大学恢复重建,“中国语言文学”成为最早专设的三个学科之一;1963年,“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兴办本科教育;2003年,获批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兴办研究生教育;2011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全面发展。80多年来,本学科共培养各类人才万余名;其中包括著名作家路遥,文学评论家李建军,作家陈行之、忽培元、阎安,书法家韩亨林、赵学敏,记者梁相斌。
当前,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学校设立的博士点培育学科,下设中国现当代文学(省级重点学科)、文艺学(校级重点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文献学五个二级学科。截至2020年8月,本学科拥有专任教师40人:教授9人,占22.5%;副教授20人,占50%;讲师11人,占27.5%。获得博士学位者18人,占45%,攻读博士学位者4人;硕士生导师32人。拥有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2人,陕西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1人,陕西省高校青年英才计划1人。
本学科充分利用延安文艺资源优势,形成了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和科学研究特色。人才培养方面,以《红色经典导论》《路遥研究》等国家级精品课程培育,带动育人质量提升;着力培养语言文字功底扎实,熟悉中外文学现象,热衷延安文艺研究,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延安精神特质,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兼备的文学研究人才。科学研究方面,借助“红色文艺研究中心” “路遥研究中心”两个学术研究平台、“路遥文学馆”教研基地和“社科名家工作室”研究团队,特别注重文艺理论与文艺现象结合、科学研究与学术写作互通,形成了路遥研究、陕北方言、延安文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古典诗学等研究领域,成果丰硕,特色鲜明。主持各类研究项目106项:国家级项目13项,省部级项目14项,地市级项目37项,校级项目42项;科研经费达260万多元。专任教师发表各类科研论文278篇,其中重要刊物上发表144篇;出版各类著作41部,学科标志性著作《路遥传》已出版近万册,风靡国内外。科研成果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陕西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
本学科注重开放办学,主办或承办了“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年会”“史铁生学术研讨会”“路遥学术研讨会”“共产主义观念及其在文艺活动中的表征”等重要学术会议,营造具有国际视野的学术氛围。